和牛肉等級與油花標示

這篇主要是參考日本網站來做為介紹,有興趣的也可以上原網站看看喔(不過是日文的)。http://www.omi-gyu.com/omigyu/omi_marble.html

一般大家常聽到日本和牛有A5、A4還是A3或其他的(聽起來像是在賣影印紙)。所以接下來小編就來介紹影印紙吧XD(不要打我>.<“")。好啦!!!切入正題來說說日本和牛的分級方式吧~~~

步留率(產量等級):檢測部位是在每頭牛的第6~7肋骨間的切開面。這部分有ABC三級,當然是A級是最好的。下列說明就是計算方式(我的老天鵝呀!這到底是賣肉還是在算數學呀?)

不留率計算

介紹了A5中的ABC後,接下來就是數字的用意~~~

肉質等級:一般區分為1~5,數字越高代表越好。這個數字的評分其實還包含好幾個部分(這就是重點啦,所以不要以為看到日本和牛等級A5就覺得是最好了)。

好啦~~~介紹完畢,下課。一小時後………(鼻青臉腫的小編回來了,因為被老闆K了一頓。說這樣就想騙薪水呀???),看來不放個大絕是不行的。來講講巷內人才知道的東西。

 

 

 

B.M.S脂肪交雜又名霜降或大理石紋:一共區分為1~12級。以肉質等級5來說,就包含了B.M.S的8~12級了。肉質等級4包含了B.M.S的5~7級,以此遞減下去。

BMS

B.F.S脂肪色澤和B.C.S牛肉色澤:這2部分也是構成肉質等級評分標準中。

B.F.S脂肪色澤:以1~4級列為肉質等級5,隨著色澤越暗沉等級越低。

B.C.S牛肉色澤:以3~5級這中間的成色列為肉質等級5,依次向外的色澤等級越低。

BFS,BCS

所以我們得知以肉質等級的部分是由B.M.S脂肪交雜、B.F.S脂肪色澤和B.C.S牛肉色澤的綜合評比所構成的,但其實還有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肉的緊實質感。真正肉質等級是由此4大部分來產生的,所以以後不要聽到A5就覺得是最好的。

各位客官會不會像小編一樣有個疑問呢?那麼等級區分是以各部位來評估還是以整頭牛來評估呢?答案是和牛等級評鑑是以整頭牛作為評估標準。而且會出具序號,可以上網查詢有點像產銷履歷。這部分後續會在說明。

讀完這篇後您對日本和牛的了解度已經超越世界上90%的人了。所以請按個讚吧(ㄟ~~讚的功能在那裡?)。最後來出個題目(不要問小編這個多少錢,我只知道這夢幻和牛肉是可遇不可求的)。請問100克的菲力部位A5、B.M.S(12)、B.F.S(1)、B.C.S(4)和肉的緊實質感(5)的最頂級和牛要多少錢???

 

在〈和牛肉等級與油花標示〉中有 2 則留言

  1. 引用通告: 日本和牛的認證 | 日本和牛
  2. 引用通告: 201802和牛市場狀況 | 日本和牛

發表留言